收藏      首页

首页 >> 乐聚 >>

【凤凰城市】盛唐背影 嵊州 「诗」心

时间:2020/7/6 16:38:32



总策划/梁颖睿

专家顾问/马大成  马先标  王国灿  王赛时

朱宇晖  张光远  何俊杰  金昕

顾宏  夏烈  栾耀华  章乐一  魏诗华

(按姓氏笔画排名不分先后)

撰稿/莫小念  吴一赞  傅尉梁  萧潇  胡兵

视觉/陈丹丹

图片/嵊州市委宣传部统筹

编辑/Grace

 


有这样一条路,

没有路牌,却是400多位唐代诗人用1500首诗铺成的人文山水走廊。

有这样一条路,

长百余里,覆盖两万多平方公里,

虽沉寂千年,却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代蜀道一样回响着文化遗韵。

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

最荡气回肠的山河故事,莫过于这条「浙东唐诗之路」了。




梦回,唐朝背影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一种观看和理解世界的行为准则;诗,也是一个承载中华文明的伟大容器,包罗万象,传承有序,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距今已有约3000年,比西方荷马史诗《奥德赛》更加古老。中国山水诗在盛唐的浙东孕育成形,儒释道三教在此交融,书法文化在此发扬光大,这里成为当时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和人文山水朝圣地。群山之中,一条剡溪穿插其间,造就无数山水奇景,被誉为“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

遥想当年,唐代诗人大V们在一座座云雾缭绕的灵性山峰间、在一条条隐藏着青山绿水的古驿道上,纵情自然,往来合唱。而此诗路上的嵊州堪称“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仅剡溪一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50多位诗人远道而来揽胜,留下了540多首诗篇。


《城里的月光》钱伟丽摄于嵊州江景一品

“浙东唐诗之路”嵊州剡溪风光

迷我至剡溪演出


风度,盛唐诗境

唐代山水诗的创作没有仅仅停留在临山摩水的层面,而是将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世界合二为一,故其更有深意,且流传至今。这和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紧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主要集中在北方,对江南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唐朝时期的浙东在经济、文化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对富庶和稳定的大环境,为唐代诗人们游历山水,尽兴抒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在秀美山水的映衬下,这条诗路闪烁着精神文化之光。云霞明灭之中,是中国人的浪漫与自由。妙手文章的光芒,一直闪烁在浙东的山水之间,留待后来者的欣赏与驻足。虽斯人已逝,但他们淡泊心境,精神升华的澄湛情致却依然停留在那一山一石间。

超然物外、寻找最真的自我,这就是东晋风骨之下,呈现在后人面前的大唐风范。

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进入历史的转折阶段,尤其是在它危机重生的历史阶段里面,往往会产生一些伟大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中间会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经过不断地升华,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财富,“浙东唐诗之路”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财富。


艇湖


归来,穿越千年

投资15亿元的嵊州艇湖城市公园、“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等一系列事件背后,是嵊州市政府对唐诗之路的重视和支持。记者在现场看到,艇湖城市公园的建筑风格一派唐风,宛若穿越千年;公园核心的唐风建筑群,总面积75亩,建筑面积4630平方米;公园的标志性建筑——“蕴秀阁”,建筑面积1617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唐风单体建筑。而“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的成立,旨在加强沿线各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全面深入挖掘、整合、开发嵊州剡溪——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发挥多方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景观建设。

在这条诗路上,游客不仅可以像庄子一样,在思想的版图上大鹏展翅,在线云游,也可以追随古人的足迹,进行户外实地探索。在这条诗路上,不仅拥有看得见的文化实体,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蕴。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嵊州“诗”心——天地宽,风月无边,心中装载着属于我们的中国梦,这梦已写就千年,如今我们继续重温最美华章。


嵊州市委书记徐建役:千年诗路引人入“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