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首页

首页 >> 乐享 >> 书画

【艺术】双城记

时间:2021/2/3 9:35:15

采访、文/陆爱华 图/受访者提供 版式/志明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美国纽约Villageone Art近日推出群展“双城记”,展出韦佳,沈忱,林延和章燕紫的一系列作品。展览通过抽象,挖掘当代极简主义和色彩领域绘画的基础上,同时探索了艺术材料的细节和物质性。作品融合了艺术跨文化的影响力,同时用后现代方法在线条,色彩和媒介弥合传统与当代,全球化与地区的鸿沟。本期,策展人秦丹丹带领我们穿越这“双城”。


韦佳 No.20270 200x80cm 纸上拼贴 2020


对话

策展人秦丹丹

P:艺术家韦佳,沈忱,林延和章燕紫,他们之间有何共性与区别?

秦丹丹他们都有很深厚的中国传统审美的根基,同时又有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韦佳,林延,章燕紫都是在宣纸上创作,把传统的宣纸作为个人情怀的载体;宣纸是一个很大的承载物,有非凡的质感、力量。这三位艺术家都是多年对话宣纸,把具有国际化的当代生活哲思带入特别的情景;每个人的视角都很独特。


章燕紫是个极其有能量和情感丰富的人,作品的温度直入人心深处,丝毫没有退让;韦佳细腻,安静中蕴藏着澎湃的力量;林延作品朴素,清雅,空灵,虽然创作材质是宣纸,却有如石碑雕刻的强烈冲击感。沈忱,则是画布上的抽象图像背后有着强烈的禅宗哲思。


P:将他们的艺术作品聚集在同一展览空间里时,你会如何安排布局?

秦丹丹:作品在到达现场前我大致有个想法。但布展的时候,是会根据视觉和感受现场调配位置。布展后的作品会散发出特别的力量,是直面而来的感受。作品在现场是有生命的;与电脑荧屏前的效果完全不同。每次布展后,我都舍不得离开,感觉作品一旦上墙好像就有生命,似乎彼此互相问候,或是温文尔雅,或是冰清玉洁,或是孤芳自赏。作品一旦群聚,就会有呼应。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感受,但我的感受应该是特别一些;因为准备的时间很久,想法很多,现场给我的冲击感也会是特别独特。


沈忱 无题-作品12220-20画布, 丙烯122×346cm (双联,每幅122X173cm)2020年


P:目前热衷于当代抽象艺术的收藏群体具有哪些特点?近年是否有所变化?

秦丹丹:热衷抽象艺术的收藏群体,比起国内,在西方国家更流行些。在国内更多的是年轻一些的藏家会关注抽象艺术;一些建筑设计师,时尚界新贵,当然也有不少成功的艺术家也是一直是关注抽象艺术的力量。 特别要提一下,近年来,更多的中国藏家重新关注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意境审美,将会特别催化抽象收藏的温度。


P:作为策展人,你希望自己在展览中的角色是怎样的?在艺术家的创作路途中的角色又是怎样的?

秦丹丹:参展的艺术家一定具备我喜欢的趣味。看作品并与之交谈,会让我很快使感觉成形。持续为欣赏的艺术家做展览,就是让他们的思想在有限的时光,公共视野中持续留下痕迹,与当代的人群产生共鸣,这对艺术家是非常重要的感受,也是他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我希望能够为公共视野带进更多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发现并且挖掘艺术家的独特语境,把潜在的魅力介绍给大家。


沈忱 无题-作品71714-20画布, 丙烯172×346cm (双联,每幅173X122cm)2020


P:疫情之下,美国纽约的艺术行情如何?对于你来说,会有哪些影响?

秦丹丹:在疫情初期,城里的展览基本都停了。我想全球都是同步的。但网络线上的展览和交易并没有减少,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大家对艺术的热情并没有减弱,尤其是线上的交易,我听到的都是很振奋的消息。纽约很多的艺术家们在疫情期间普遍高产,关在家里,创作更加专心。我在疫情初起时略微焦虑,困惑,但后来渐渐习惯这种现状,开始思考,构思新的展览。


P:你会如何转换策略,寻找新机?

秦丹丹:希望在条件允许下,我还可以坚持做有质感的展览。疫情之下,全球的展览都转为网络上。我认为网络展示不可能替代现场展场的气氛;而作品是需要空间,更需要气氛。 非常怀念人来人往的开幕,每周四穿梭于各个画廊的时尚人群。古往今来,展览离不开人群,看现场和在网络上浏览的感觉不会一样。展场里有一日不同时段的光线,有画布散发出来的绘画的气味,有作品的质感,也有偶遇朋友的欣喜,更幸运的话,也许可以见到艺术家。就我本人而言,除了参与互联网的全球化之外,我不会放弃一如既往的现场展览的叙述方式。


艺术家的

思想远行

策展人秦丹丹说,展览主题“双城记”起源于狄更斯带来的灵感,“网络世界,现实生活;生存现状,理想国;由于疫情,而无法抵达的地方;2020年特别强烈地抛给我们。许多并列的‘城邑’或是在我们心中,或是在我们的抉择中。”对于参展的四位艺术家来说,他们在居家隔离期间,又是如何“思考”远行,构建一座又一座“城”?


林延 为父母家修缮的劳动热情如同创作

疫情暴发初期的两三个月我还享受着久违的没有干扰的工作室时间,静心创作了一批小画。之后随着疫情在全球猖獗蔓延,我赶紧从纽约飞回北京看望年迈的父母。自然而然地我放下了自己和艺术,而更关爱家人与生活,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生命少不了艺术,也不完全是艺术。在线下展览減少的情況下我试了下适合手机上观看的视频作品,我相信因艺术的观赏方式受到影响,新的艺术形式会随之而来。我目前花了大量的精力为父母家修缮,将其优化成适合老人居住的环境,我的付出与劳动热情跟我做艺术是一样的,创作的念想有时会不经意地冒出,我暂且先存着吧。


林延“202001#1”12x12in 墨,纸本 2020


沈忱 艺术可以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疫情迫使我们保持更多的社交距离,无疑也给了每个个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艺术家来说,也许可以成为创作上的某种契机。这次疫情使我们再一次对生命有一种痛疾的回首和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极其细微的病毒面前,我们的生命显得那么脆弱。病毒是大自然的另一番自然,它们也许是和我们相同的一种存在。只有当生命衍变成精神或思想物化成艺术作品,即使生命离开了生命本体,生命以另一种形态依然存在。病毒不具有精神和思想。


沈忱 无题-作品63030-20画布, 丙烯122×162.5cm 2020年


韦佳 将过去拼贴于当下

疫情期间被迫隔离在家,除了做饭,睡觉,就是每天作画和写书法,与外界没有交流,从早到晚悄然无声。我的创作来源于我所有的经历,艺术源于艺术,源于生活。我在我过去纸上作品留下的残片中寻找往事,用拼贴的方式赋予今天的意义。在隔离的状态下,让我思考我的西方艺术的经历,中国传统中最优秀的艺术,自己的过去和当下,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所以我每天醒来就不停地工作,不管是大作品还是顺手就做的小作品,就是要手不停地做,就是喜欢活在这个状态里。


韦佳 No.20259 76.5x197cm 纸上拼贴 2020


章燕紫 作品是对当下生存境遇的表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疫情让世界停摆,驻足让人们禁闭在自己的空间,但人们的心是不会被禁锢的。 对我而言,任何创作都是当下的表达。假如我被困在南极,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些作品。既然困在纽约,所有的感受一定是纽约带给我的。我在美国经历了百感交集的2020。至于我的艺术创作有何变化?还是用陶渊明的诗来回答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章燕紫 The Chord 6x48in 纸本水墨 2020年9月


章燕紫 The Chord 局部



逆境与挑战 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大奖


2020,终于将要落下帷幕,回望这一年的整个世界,举步维艰。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这一年,与整个世界一样,经历了困惑与迷茫,也在逆境中探索新的突破。在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的年份里,艺术依然在前行。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委会轮值主席侯瀚如先生为本年度的AAC艺术中国主题确定为“逆境与挑战”。他认为,在这种情形下,艺术如何继续思考与创作,尤其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艺术的“社会意义”,如何在这个逆境中既勇敢又智慧地迎接挑战?都是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日前,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终评评选工作已经完成,由侯瀚如、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刘小东(Liu Xiaodong)、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郑胜天(Zheng Shengtian)、佐伊.巴特(Zoe Butt)七位专家组成的AAC艺术中国终评评委会,从本届AAC艺术中国提名奖名单中评选出四个奖项的大奖获得者:阚萱、厉槟源、张尕、《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作的未来:中国和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