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首页

首页 >> >>

“2017年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时间:2017/12/26 2:28:30



20171223日,由广西社科联、广西瑶学学会和灌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年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胜利举行。与会专家对提交论坛的4238万字的关于婆王、婆王文化、瑶族文化自信和婆王休闲文化园林等课题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认真研讨,达成了《会议共识》。

 

婆王像


会议集中讨论了婆王殿的历史文化价值、婆王文化的渊源、本质、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利用瑶族婆王文化,打造有利于民族和谐团结,能造福瑶族人民,造福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文化旅游胜地的休闲度假园等重大议题,开创了瑶族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课题、新方向,取得了婆王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全国人大九、十届常委、《瑶族通史》主编、广西瑶学学会名誉会长,顾问奉恒高先生()


在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全国人大九、十届常委;《瑶族通史》主编;广西瑶学学会名誉会长、顾问奉恒高作了《如何看待瑶族婆王和瑶族婆王文化》的演讲。


奉恒高指出,瑶族婆王,是瑶族之母,瑶族之源。我们研究盘王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作为我们瑶族之母的婆王,我们才刚刚开启新的征程。感谢灌阳瑶族作家和瑶学专家对观音阁婆王殿和婆王文化做的详实的田野调查。他让我们瑶族文化研究打开了另一扇新的窗户。瑶族婆王文化,就是指教育瑶族子孙的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的文化。表现的是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婆王是我们的始祖母,值不值得研究呢?当然而且很有必要去研究她!我们既要知道瑶族之父盘王,也要知道瑶族之母婆王。盘王文化和婆王文化都是瑶族文化之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婆王文化研究是新课题,今后的研究一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们的研究也一定会更加深入、更有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广西瑶学学会原秘书长、广西瑶学学会顾问韩朝月先生(左三)和副研究员、金秀瑶族自治县原县长、县委书记、中共桂林市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叠彩区人大原主任邓有铭先生(左四)


原自治区民委副主任、广西瑶学会顾问盘朝月是灌阳泡江瑶族人,已经85岁高龄的盘老是拄着拐杖回到他的母校广西民大参加会议的。盘老深情地回忆了在灌阳观音阁和恭城和江永、贺州等地多次参加婆王节(姑婆节)的活动,他说婆王节在瑶族地区一直存在了很久很久,但是之前的瑶族研究学界对此缺乏关注,是一个可以弥补的缺陷。他此寄语今后专家们用发展的观念、开放的视野去研究婆王文化、去助推婆王文化旅游。



宫哲兵,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总教学应就所副所长湖北省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会理事武汉大学中国女书应就保护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会理事、武汉大学中国女书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宫哲兵先生,向大会提交了《恭城婆王与江永姑婆源于灌阳》的论文。

宫哲兵认为:恭城在元以后的新文化首推婆王崇拜。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婆王女神崇拜与江永的姑婆崇拜源于灌阳。由于婆王祭祀的长久性,瑶族居住区域的稳定性,婆王已成为恭城一带各民族崇拜的偶像,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九板桥的婆王节也成了瑶族的民间节日婆王崇拜。历届举办的婆王节,为广大瑶族同胞提供了交流沟通机会,是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发展地方文化、促进乡村社会团结的粘合剂,为新时期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增添鲜活的色彩。九板村是元以后千家洞难民建立的新千家洞村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一直很苦,但是却顽强地继续着、创新着婆王节文化。目前,走脱贫致富之路,让这个古老的村庄展现出新的风貌。为什么进入江永与南岭之后,转为姑婆崇拜,是今后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桂林博物馆研究员盘福东教授,对《婆王殿()遗产价值的解读与阐释》:他从1、婆王殿()遗产是瑶族文明产物。2、婆王殿()遗产的匹配性和相通性。3、婆王殿()遗产的文化价值。4、婆王殿()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与作用。5、婆王殿()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6、婆王殿()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变化。7、婆王殿()文化遗产的理性分析等七个专题,详细阐述了婆王殿的历史遗产价值


盘福东认为:瑶族婆王文化遗产自有产生渊源,瑶族婆王殿()遗产文化不仅仅是建筑遗产,而且是一种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特色文化。对当前行政权力主导下的民族遗产保护进行反思,民族文化遗产还产于民还俗于民不是解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灵丹妙药,民族文化遗产还产于民还俗于民不是解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去主体化倾向和文化主体弱化问题的最佳选择;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专家论坛形成共识,专家论坛所实现的重大成果,从事保护开发利用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专家论坛的前提和出发点是,把瑶族文化遗产全面保护开发利用作为持续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说,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专家论坛形成共识,专家论坛所实现的重大成果,从事保护开发利用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专家论坛的前提和出发点,是把瑶文化遗产全面保护开发利用作为持续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生导师、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刘亚虎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刘亚虎,提交了《灌阳瑶族文化的地位与价值》论文。


刘亚虎强调:无论从自然环境、从历史、从当前,灌阳瑶族文化都是富矿,值得很好地发掘和利用。灌阳瑶族居住区是典型的南岭瑶族自然环境,处处可见山山泉眼,户户溪流”;它是历史上瑶胞的精神家园,有千家洞、大湖面、云盖岭等胜景;它是某种意义上党的民族政策源起地、红色文化重要一环。灌阳瑶族文化可以说底蕴深厚,前景可期,与灌阳现兴的绿、古、红文化都挂得上勾,某种意义上还是这三种文化中最具有潜力的部分;但它又有自己的独特内涵和规定性,特别还具有引发党的民族政策源起的政治方面的价值。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教授王逍提交了论文《畲瑶同源异流民俗文化形态比较》,她认为:畲瑶同源共祖。畲、瑶都是盘王与婆王的后裔。瑶族婆王信仰是瑶族人民对始祖母三公主崇拜的瑶族版本,但瑶族婆王崇拜最具神圣意义和仪式感的莫过于婆王庙的建立和对婆王的祭祀仪式。婆王节具有重要的地方社会文化意义,对婆王的祭祀在盘护传说和三公主崇拜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地缘认同和多民族认同等时代因素,折射出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和谐共处。畲、瑶在民俗文化表现形态方面的同源异流结构特征;千家洞传说与婆王信仰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三公主崇拜和婆王信仰,是畲、瑶人民悠远的族群记忆,也是畲、瑶民族同源共祖的历史明证。婆王是聪颖、智慧、果敢、坚贞、美丽、慈爱的化身,是辅佐盘护的杰出功臣,也是垂范后人的楷模。无论是畲族的三公主崇拜,还是瑶族的婆王信仰,均具有研究和保护的时代价值。


60万字大型瑶族题材《盘王传奇》电视剧剧作者、广西瑶学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王永胜,提交了《观音阁婆王殿文化遗存调查缘情》和《婆王与千家洞瑶族关系田野调查》等论文,他还用PPT的形式给与会者详细介绍了自己发现婆王古画和观音阁婆王殿以及灌阳县政府和观音阁企业家刘大春建设《瑶族婆王休闲文化养生园区》的情况。


王永胜介绍说:婆王殿发现属于偶然。因为在恭城瑶族地区调研瑶族文化时,发现了一张极为珍贵的明代的瑶族《婆王》画像,后来从画像上的题字《源于古代千家洞,时来洪武寄茶城》延伸思考,展开了对婆王画像周围地区长达三年的田野调研。最后在灌阳县观音阁找到了目前算是最久远的明代婆王殿。通过对婆王殿现存的七块石碑一字一字的甄别解读,我发现了其中的许多重要信息,并及时向《瑶族通史》主编奉恒高先生和广西瑶学学会以及广西社科联领导专题汇报情况。最后广西瑶学会指派千家洞瑶学专家、桂林博物馆研究员盘福东等协助工作,共同组织对灌阳观音阁婆王殿进行科学详细的调研。期间,得到了灌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企业家刘大春先生和当地驻军和群众的慷慨无私的援助,完成了婆王文化田野调查报告。


灌阳瑶学会会长包桂文先生在论文《瑶族婆王被尊的历史渊源与历史贡献》中阐述:瑶族人民也是历史的创造者,瑶族始祖盘王婆王是真正的英雄。盘护为周平王护国建功被封为王暨周平王将三公主赐给盘护成为婆王。瑶族婆王文化表现的是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瑶族婆王文化引导人们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为众生构筑美好家园。瑶族婆王文化方式具有先进性特点,婆王文化的影响具有社会的广泛性、深刻性、深远性。


广西瑶学会会长莫金山、副会长兰芝同;广西大学民族学教授罗树杰、广西民委瑶语专家赵春金、广西文化厅专家唐晓玲、金秀原县委书记邓有铭、桂林党史研究员王清荣、美中传媒社长陆昱、中国扶贫杂志社资深记者穆德爽、原贺州文联副主席何建强、桂林博物馆研究员何英德等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向上,就婆王殿的发现意义、婆王文化研究、瑶族婆王殿开发和千家洞文化旅游开发等课题,分别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次论坛,汇集了国内知名的研究瑶族文化的社会学、历史学、瑶学、文学等专家五十余人参加。与会专家经过认真交流和讨论,达成了《共识》:

一、婆王是瑶族英雄,是瑶族历史文化的典型化。

二、婆王殿是非常重要的瑶族历史文化遗产。婆王是瑶族之母、瑶族之源。婆王是瑶族母亲最闪亮的历史坐标。

三、汲取婆王文化智慧、弘扬婆王文化精神,再造文化辉煌。

四、婆王文化的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内涵是珍贵的人文财富。

五、保护和利用婆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物质文化遗产。

六、把婆王文化与时代要求融会贯通,创作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要运用新视野、新方法去研究婆王文化的新课题,形成瑶族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七、婆王文化是基于对婆王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具有瑶族特色的民俗文化。

八、婆王崇拜文化对于研究瑶族文明,加强对婆王传统文化、婆王节等的研究阐释,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九、畲、瑶两个民族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结构不同,对三公主崇拜的表现形态也不一样。

十、无论是畲族的三公主崇拜,还是瑶族的婆王信仰,都是对本民族女性始祖三公主的缅怀和爱戴,也是畲瑶人民悠远的族群记忆。


论坛建议,今后深入发掘婆王文化价值,推动瑶族传统文化项目的整理研究,提炼精选一批凸显婆王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业设计,活态利用,引导人们在文化旅游中感知婆王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婆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婆王文化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2017年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是瑶族精神,瑶族文化,瑶族表达,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的价值引领,婆王文化传递的向善之美是瑶族文学艺术的本源。“2017年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是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价值引领尝试。无论从自然环境、从历史、从当前,婆王殿所在的灌阳县瑶族文化都是富矿,值得很好地发掘和利用。灌阳瑶族居住区是典型的南岭瑶族自然环境,处处可见山山泉眼,户户溪流”;它是历史上瑶胞的精神家园,有千家洞、大湖面、云盖岭等胜景;它是某种意义上党的民族政策源起地、红色文化重要一环。灌阳瑶族文化可以说底蕴深厚,前景可期。


盘王节是瑶族节日,是瑶族文化旅游活动的重头戏。今后可以把婆王节办成瑶族节日和瑶族文化旅游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历届举办的婆王节,为广大瑶族同胞提供了交流沟通机会,是加深了解瑶族婆王感情,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发展地方文化、促进乡村社会团结的粘合剂。婆王节为新时期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增添鲜活的色彩。婆王殿()对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传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民族经典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及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瑶族婆王文化,是指婆王告诫人们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为核心价值的精神文明,表现的是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广西瑶学学会和灌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年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简称高峰论坛”)20171223 日在广西首府南宁的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北京、湖北、湖南、浙江、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代表出席高峰论坛高峰论坛瑶族婆王文化历史探源与文化传承为主题,感性认识瑶族婆王历史遗存、文化价值等,讨论了瑶族婆王文化的社会作用、婆王文化与瑶族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问题。


论坛理析:婆王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19年的东周时期周平王的三女儿,赐配盘王生儿育女,是瑶族人民敬仰的伟大母亲。三公主被尊称婆王。瑶族婆王文化具有进步性,它润泽瑶族社会风气,引导瑶族人民自觉弘扬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的精神,传承勤劳朴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等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维护瑶族内部的团结,发展同其它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互助关系,提升道德品质,净化人们灵魂,潜移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论坛肯定:婆王文化有益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婆王文化开智,励志,养心。从婆王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把瑶族婆王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运用进行当代表达行善积德、崇德向善、造福社会。举办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论坛指出:保护开发利用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婆王殿()建筑遗产还产于民还俗于民不是解决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灵丹妙药,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还产于民还俗于民也不是解决婆王殿()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去主体化倾向和文化主体弱化问题的最佳选择;“高峰论坛的出发点是,把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作为持续存在,实现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目标。高峰论坛所形成共识,概而言之为十个方面:


一、婆王是瑶族英雄,是瑶族历史文化的典型化。

婆王文化不能高于历史解释,更不能独立于历史解释。婆王不是被发现的, 也不是被制作的。瑶族婆王文化的关键点:一是唯物史观的瑶族婆王文化本体;二是瑶族婆王文化品质;三是瑶族婆王文化的进步性。

盘护为周平王护国建功被封为王,周平王将三公主赐给盘护成为婆王。婆王文化引导人们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为众生构筑美好家园


二、婆王殿是非常重要的瑶族历史文化遗产。婆王是瑶族之母、瑶族之源。婆王是瑶族母亲最闪亮的历史坐标。婆王是瑶族母亲最闪亮的历史坐标。


婆王殿是非常重要的瑶族历史文化遗产。婆王是瑶族之母、瑶族之源。婆王是汉瑶通婚的表率,汉瑶通婚促进了汉瑶之间的民族团结。婆王是瑶族母亲最闪亮的历史坐标。婆王文化作为一种群体的记忆深深地刻进瑶胞的心里,瑶族人民心怀崇敬地祭祀瑶族历史少有的智慧通达之人---婆王,诠释了仁智、礼、义、信的历史正能量!要传承婆王优秀文化,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维护瑶族崇母文化最闪亮的坐标。


三、汲取婆王文化智慧、弘扬婆王文化精神,再造文化辉煌。

瑶族婆王文化研究阐释,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汲取婆王文化智慧、弘扬婆王文化精神、传播婆王文化价值,不断增强婆王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瑶族文化新辉煌。


四、婆王文化的内涵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是珍贵的人文财富。

瑶族婆王文化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瑶族婆王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人文精神。


五、保护和利用婆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物质文化遗产。

婆王建筑物有利于瑶族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多样化。保持婆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尊重瑶族祖先留下的遗产,是必要的。婆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不可低估。保护与利用婆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是尊重瑶族祖先留下的遗产。


六、把婆王文化与时代要求融会贯通,创作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从婆王文化资源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瑶族婆王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时代要求融会贯通,运用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七、婆王文化是基于对婆王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具有瑶族特色的民俗文化。

实践证明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集性情培养,道德教育和文化熏陶于一堂,是瑶族文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千百年来,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集性情培养,道德教育和文化熏陶于一堂的教育,人们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注意良好的品行。以婆王庙为物质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民歌等为传播途径,张扬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带给社会博爱、安宁、祥和生活。婆王感情化解不和矛盾,淡化不和言行,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睦。这种的精神穿越过去,服务现在,有益未来。


八、婆王崇拜文化对于研究瑶族文明,加强对婆王传统文化、婆王节等的研究阐释,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弘扬瑶族婆王崇拜文化,对于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升妇女的整体素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畲、瑶两个民族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结构不同,对三公主崇拜的表现形态也不一样。

瑶族婆王信仰实际上是瑶族人民对始祖母三公主崇拜的瑶族版本,类似于民间故事的异文。瑶族婆王崇拜也与畲族一样,隐性地渗透瑶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之中,诸如母性崇拜和婚姻生活中的舅权制等。但瑶族婆王崇拜最具神圣意义和仪式感的莫过于婆王庙,印瑶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和谐共处。


十、无论是畲族的三公主崇拜,还是瑶族的婆王信仰,都是对本民族女性始祖三公主的缅怀和爱戴,也是畲瑶人民悠远的族群记忆。

瑶族婆王崇拜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畲、瑶民族同源共祖的历史明证。在畲、瑶人民的心中,三公主是聪颖、智慧、果敢、坚贞、美丽、慈爱的化身,是辅佐英雄祖先盘护的杰出功臣,也是垂范后人的楷模。畲、瑶子孙们,也以各种形式虔诚地讴歌她、纪念她、崇拜她。这不仅体现了畲、瑶人民尊宗敬祖、慎终追远的真挚情怀,也反映了对女性和母权尊重的朴素观念,更折射出畲、瑶民族与汉民族等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他成员悠远的互动关系。无论是畲族的三公主崇拜,还是瑶族的婆王信仰,均具有研究和保护的时代价值。


论坛建议:深入发掘婆王文化价值,推动瑶族传统文化项目的整理研究,提炼精选一批凸显婆王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业设计,活态利用,引导人们在文化旅游中感知婆王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婆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婆王文化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论坛肯定:“2017年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是瑶族精神,瑶族文化,瑶族表达,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俭约自守、以和为贵、团结互助、行善积德;造福人间的价值引领,婆王文化传递的向善之美是瑶族文学艺术的本源。“2017年瑶族婆王历史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是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价值引领尝试。无论从自然环境、从历史、从当前,婆王殿所在的灌阳县瑶族文化都是富矿,值得很好地发掘和利用。灌阳瑶族居住区是典型的南岭瑶族自然环境,处处可见山山泉眼,户户溪流”;它是历史上瑶胞的精神家园,有千家洞、大湖面、云盖岭等胜景;它是某种意义上党的民族政策源起地、红色文化重要一环。灌阳瑶族文化可以说底蕴深厚,前景可期。


论坛祝愿:盘王节是瑶族节日,是瑶族文化旅游活动的重头戏。今后也可以把婆王节办成瑶族节日和瑶族文化旅游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历届举办的婆王节,为广大瑶族同胞提供了交流沟通机会,是加深了解瑶族婆王感情,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发展地方文化、促进乡村社会团结的粘合剂。婆王节为新时期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增添鲜活的色彩。婆王殿()对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传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民族经典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及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向读者提示高峰论坛历史话语

《瑶族婆王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文集》(以下简称《高峰论坛文集》),从约稿到汇编成册用了10个月的时间,其中有的文章实际上个多月的时间,按收稿时间及内容编入栏目。《文集》从不同的角度揭秘瑶族婆王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专家学者们在各自的忙碌中搁下俗事纷扰,研究探讨瑶族姿王文化。论述了瑶族婆王文化遗产的作用。


为方便会议学术交流,汇编《文集》,设计栏目编辑的文章按内容汇编。关注瑶族婆王文化遗产和学术研究文章的主题或多种观点并行,可以交织,也可以互补,还可以协作,相辅相成而达共同目的。


《文集》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全国人大九、十届常委;《瑶族通史》主编、广西瑶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瑶族盘王节协调委员会主任德高望重的奉恒高先生的精彩演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文集》,微显阐幽 见仁见智。

《文集》揭秘瑶族婆王文化 的背景、内涵,文字冷静、客观,没有个人色彩和偏见。专家学者们述各抒己,在各自的忙碌中能自觉地搁下俗事纷扰,研究探讨瑶族婆王文化和族婆王文化遗产,填补了瑶族婆王文化和族婆王文化遗产研究的空白。


需要指出的是,瑶族婆王文化的研究成果太少,专家学者们的著述参考的书或资料少之又少,全凭研究力度与文化自信撰述,有的文章没有几个, 但是没有割断学术文章的历史承传。著述中有的必,这是著述内容的需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毋庸置疑,没有的学术叙述,未必就读书不多,功夫不深。而是以文化自信研究瑶族婆王文化竟是怎么回事。在今天的互联网社会, 网上图片、资料、文章等信息空前繁荣,但瑶族婆王文化的网文屈指可数。因此撰写瑶族婆王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的文稿难能可贵。


因为与《文集》的专家学者的互动,所以得知专家学者在著述中边写边感悟,明白他们在内心深处都是双重的,有时候并不相信所信奉的理,也不杜绝所批评过的事理。正因为如此,《文集》讲述的婆王文化概念,在解释时的话是个人观点,因此顺理成章也会有双重性,自然地在甄选时把田野考察融入其中,这也给读者提供轻松的阅览服务,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自然凭添婆王文化兴趣,在婆王文化兴趣中自然加深婆王文化印象。


据悉,之所以有瑶族婆王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共识,是因为瑶族婆王文化遗产因历史之因落为遗址或幸存的庙墙围子。共识希望瑶族婆王文化避免沦为失去文化历史记忆的庙墙围子,保护、开发、利用瑶族婆王文化遗产高峰论坛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这次的高峰论坛为之抹上底色,显然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意义。所以,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自觉地处理学术著作的厚重、严肃问题。所以,写这后记开放思维,在于向读者提示高峰论坛历史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