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首页

首页 >> >>

传承鉴真精神 推动文化交流|“迎供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和尚袈裟(仿古)”仪式在桂林举行

时间:2019/9/16 20:29:36

文/陈宇  图/主办方提供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 共结来缘”


[桂林讯] 2019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在文化界、教育界、旅游界、佛教界等相关人士和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桂林栖霞禅寺举行“迎供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和尚袈裟(仿古)”仪式。


唐招提寺住持西山明彦长老(左)

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李柏青(右)


据了解,鉴真和尚生前所披袈裟是在日本正仓院宝库发现,袈裟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为了传播鉴真精神,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唐招提寺又为鉴真和尚在日本弘化度众,传播中华文明的主寺。在正仓院和有关部门同意后,唐招提寺对袈裟进行限量复制,仿制过程完全按照原袈裟的设计、材质、尺寸、仪轨而制作。鉴真和尚袈裟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佛教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举足轻重,鉴于桂林与鉴真和尚有着深远的渊源,经由各方面协商并和唐招提寺充分沟通交流,各方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因缘汇集,遂于唐招提寺迎请回“鉴真和尚袈裟”并赠供于桂林栖霞禅寺。


唐招提寺住持西山明彦长老


据李柏青执行理事长介绍,中日友好大使西山明彦长老,一直积极关注中日关系的发展,并致力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在唐招提寺中,西山明彦长老还详细地回顾了唐招提寺的历史渊源以及当年邓小平、邓颖超、赵朴初等老一辈领导人关心、支持、帮助推动中日友好的历史故事。




李柏青理事长应邀来桂林出席并见证此活动时表示:希望鉴真东渡日本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以及鉴真大师精神能够被中日两国人民所传承和弘扬,从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桂林栖霞寺住持乾泽法师赞赏文化、旅游、教育界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对鉴真和尚的崇敬,对鉴真不畏艰险6次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精神和鉴真大师与桂林之缘的忆念,并感谢各方爱心人士对迎供“鉴真袈裟”的热情大力支持。乾泽法师说,史料中,“桂林与鉴真和尚因缘始于,天宝七年(748)六月,61岁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乘船自舟山群岛驶船过海遇飓风,漂流14天到达南海,在海南岛崖县泊岸。渡琼州海峡,回到了大陆。稍作休整后,即择路北返。鉴真和尚率弟子自雷州半岛出发,由东向西,从内河乘舟向桂林进发。”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真人元开撰)载:

三日三夜,便达雷州。罗州、辨州、象州、白州、傭(容)州、藤州、梧州、桂州等官人、僧道、父老,迎送礼拜,供养承事,其事无量,不可言记。

始安(今桂林市)都督上党公凴(冯)古璞等步出城外,五体投地,接足而礼,引入开元寺。初开佛殿,香气满城。城中僧徒擎幡、烧香、喝梵,云集寺中。州县官人百姓填满街衢,礼拜赞叹,日夜不绝。凴(冯)都督来,自手行食,供养众僧,请大和上受菩萨戒。其所都督七十四州官人,选举试学人,并集此州,随都督受菩萨戒人,其数无量。大和上留住一年。

时南海郡大都督五府经略采访大使、摄御史中丞、广州太守卢焕牒下诸州,迎大和上向广府。时凴(冯)都督来亲送大和上,自扶上船口云:“古璞与大和上,终至弥勒天宫相见。”而悲泣别去。下桂江,七日至梧州。



以上记载,充分表明,当年不论是政要百官,还是僧俗百姓,都非常敬仰鉴真和尚。鉴真和尚不畏艰辛,不忘初心的精神,即是我们行动上的表率,更是人生方向的舟航。后人应该传承鉴真之精神,利化人间。



— 唐招提寺 —





赵朴初作词

《金缕曲·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欢迎礼赞》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

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为弘扬佛法,历尽艰辛先后6次东渡日本。第6次东渡终获成功,于公元753抵达日本,受到当时的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在位于都城的奈良东大寺开坛,为天皇等广大僧俗授戒。

在东大寺度过5年之后,公元759年,日本淳仁天皇将新田部亲王的旧官邸赐予鉴真,并赐名“唐招提寺”,作为鉴真的私庙。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唐招提寺,并将此开辟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

763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

唐招提寺于公元759年开始建造,约于公元770年竣工。唐招提寺的金堂、讲堂、食堂、文殊堂、不动堂、地藏堂、影堂、开山堂、藏经楼、钟鼓楼及各堂佛像,都是鉴真及其弟子们所计划建造的。唐招提寺之建立,成为后来日本佛教艺术的范例,平安朝以后佛教各宗大本山的佛殿建筑几乎都受唐招提寺的影响。

唐招提寺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天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被列为国宝的、奈良时代建造的金堂、讲堂为代表庙宇建筑群,还有鉴真干漆像,、众多佛像、法器和经卷等国宝级文物。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鉴真六次东渡


鉴真(公元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功。

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在海南停留一年半多,这是鉴真在六次东渡途中经历各州郡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海南期间,鉴真一行进行了设台授戒、讲律度人、修建佛寺、与当地交流采风等活动,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其间经历了荣睿病死、普照辞去、双目失明、大弟子祥彦坐化等磨难,但鉴真更坚定东渡弘法的信念,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751年,鉴真辗转回到扬州。

753年,日本再遣唐使来到扬州,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不允。鉴真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今张家港市),转搭遣唐使大船。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抵达日本后,鉴真受到当时的孝谦天皇的隆重礼遇,在奈良东大寺开坛,为天皇等广大僧俗授戒,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并于公元759年开始建造 “唐招提寺”,开辟了日本佛教律宗总本寺,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大师像的两次“省亲”之路


对于鉴真和尚,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茅盾先生则赞其“诚开金石动天神”;鲁迅先生称其为“民族脊梁”。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鉴真的评价是,“在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鉴真是一位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在日本的奈良市,供奉着两尊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坐像。一座是陈列于奈良唐招提寺的鉴真干漆像,另一座是东大寺木质鉴真和尚坐像,它们都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公元763年5月,76岁的鉴真病危。他在临终时嘱咐弟子,自己愿坐着死。于是圆寂前,其中国弟子思托、日本忍基率诸弟子“模大和上之影”,亲手为鉴真塑造了干漆坐像。鉴真干漆像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塑像重12公斤,高2尺7寸,与真身一般大小。如今这尊极轻的塑像依然保存完好,颜色鲜艳如故,形象栩栩如生。它是唐招提寺的镇寺之宝,被奉为日本“国宝”,轻易不示人。只有每年6月6日,即鉴真大师忌辰前后的3天时间里对外开放,因此即使对日本人来说,鉴真大师像也属难得一见。

安置于东大寺戒坛院千手堂中的木雕彩绘鉴真坐像,则是公元1733年2月,为了纪念鉴真大师的功德,东大寺的僧人以唐招提寺的鉴真坐像为蓝本,在东大寺的大佛殿西戒坛院千手堂制作奉安的。

两尊鉴真像分别与1980年及2010年回国“省亲”,在中日两国之间牵起了一条“黄金纽带”。



邓小平促成首次“省亲”

1976年,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唐招提寺瞻仰鉴真像时,森本孝顺长老恳请邓副总理让鉴真回乡“探亲”。邓小平当即表示:“欢迎长老陪送鉴真像来我国。”

鉴真像回国“探亲”,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80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代会长的赵朴初为主任委员的中方“欢迎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委员会”。“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确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巡展高度重视,准备时间一年多,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

1980年4月13日,鉴真大师干漆坐像在森本孝顺长老护送下乘专机抵上海虹桥机场。欢迎仪式一结束,森本长老、赵朴初等就冒雨连夜用特制的专用座车护送鉴真像驶往扬州,于14日下午到达扬州,沿途受到热烈欢迎。

“像在如人在。喜豪情,归来万里,浮天过海。千载一时之盛举,更是一时千载,添不尽恩情代代”。这是当时赵朴初先生即兴挥毫,写下的情深意切的词句。

鉴真像在扬州展出结束后,4月29日下午,由森本长老亲自护送从上海运抵北京,并于5月4日开始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刘澜涛、全国政协副主席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以及各界群众30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当时鉴真像在扬州、北京展出了2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人数超过50万。《人民日报》发表了《千载一时的盛举》的社论,邓小平发表了《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的纪念文章,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也发表演讲,对文化大恩人鉴真回国“探亲”给予高度称赞。那次“省亲”推动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


鉴真精神铄古振今

2010年是日本平城京(奈良古称)迁都1300周年。5月23日,扬州市与奈良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经扬州市政府与日本奈良县政府多次磋商,双方决定共同推动东大寺鉴真木质坐像于当年11月23日起至12月8日回扬州省亲。

扬州为此次日本东大寺鉴真和尚坐像省亲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期间的11月26日,第二届“鉴真精神”论坛在扬州迎宾馆举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说到,鉴真代表了一个致力于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伟大群体。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许多纽带把两国密切相联。其中有一条源远流长、仍在发光的纽带,就是两国众多民众信仰的佛教,赵朴初称为“黄金纽带”。叶小文说,回顾“二战”之后,正是佛教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唤起、沟通、修复了两国的国民感情,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了催化作用。今天,面对风吹雨打、暗流涌动的两国关系,中日更应以史为鉴,忆念先德,“黄金纽带”要再放光芒,鉴真精神要铄古振今。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在论坛致辞中说,和30年前一样,日中双方都对此次的东大寺鉴真和尚像回乡省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也正是两国在21世纪友好关系的基石。


《金缕曲·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欢迎礼赞》


像在如人在。喜豪情、归来万里,浮天过海。千载一时之盛举,更是一时千载。添不尽、恩情代代。还复大明明月旧,共招提、两地腾光彩。兄与弟,倍相爱。番番往事回首再。历艰难、舍身为法,初心不改。民族脊梁非夸语,鲁迅由衷感慨。试瞻望、是何意态。坚定安详仁且勇,信千回、百折能无碍。仰遗德,迎风拜。(责任编辑: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