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首页

首页 >> 乐享 >> 书画

归来还看自家山: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时间:2022/1/17 13:23:08

展览名称:归来还看自家山: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展出时间:2022年1月15日—2022年3月5日(暂定)

展出地点:关山月美术馆一楼中、C厅

主办: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作品数量:85件

总策划:陈湘波

展览总监:陈俊宇、文祯非

项目统筹:王新妮、王坚、陈麒仲

策展人:庄程恒

联合策展:贺翔、丁澜翔

展陈策划:程平

展务统筹:鲁珊、蓝良才、曹玉洁

推广教育:周怡、陈濯非、刘乐、戴榕泽

藏品管理:谭慧、李晨蕾

行政统筹:陈博

财务统筹:汪小涵

策展助理:张娉婷 冯雅洁

视觉设计: 图壤设计


简介

本次展览作为我馆“关山月与20世纪美术研究”的新课题,以我馆新入藏林丰俗中国画作品为基础,探讨林丰俗在20世纪60-80年代间对岭南山水画语言的探索。展览围绕林氏的探索历程而展开,分“从学院到山村”“行万里路”“湖山之间”“家山何在”四大板块,通过大量实景照片与作品、文献、手稿,尤其是画家对于同一主题锤炼和从实景到画作之间的变化来呈现画家的创作过程和探索历程。

林丰俗(1939-2017)是现代岭南杰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作为新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国山水画专业的画家,他得岭南派大家关山月和黎雄才亲授,同时又能在学院体制下,吸收其他流派艺术,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在继承岭南画派写实传统和变革创新的同时,又融入文人笔墨和近代以来现代艺术语言的新观念、新形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山水画精神为出发,寻求表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新理解。


《出米洞》,69.5cm×45cm,纸本设色,1979年


《大地回春》,140cm×96cm,纸本设色,1979年


(一) 从学院到山村

1959年,林丰俗离开家乡潮州,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为第一批山水画专业的本科生。1964年,林丰俗由广州美院毕业分配到粤北山区怀集工作。直到197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派到广州参加“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 创作,《石谷新田》和《公社假日》这两件作品就在此次创作诞生。

林丰俗从广州美院毕业之后到怀集期间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带着岭南画派风格语言在经历过长期山居生活积淀之后的转变,此后,山居生活的基调却始终伴随其今后的艺术探索,成为其检验所学、探索所思、表达所感的源泉。


《公社假日》,35cm×30cm,纸本设色,1972年


《乐山大佛》,35cm×46cm,纸本设色,1978年


(二) 行万里路

1977年和1978年间,林丰俗作为关山月、黎雄才领衔的毛主席纪念堂国画创作组广东组的画家参与了《遵义曙光》《农讲所颂》的创作工作。先后在湘、黔、陕、川、滇等多省深入生活和实地写生。对于林丰俗而言,这一段写生经历,是一次对祖国山河不同地貌风光的亲历体验,同时也是对自身笔墨语言的一次检验,正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地貌所呈现不同景观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林氏对于笔墨语言的自我调整。岭南之外的自然风光,或雄奇秀丽,或幽深莫测,或浩淼多姿,为林氏带来新的视觉刺激和灵感,也为他日后确定以“自家山”为主题,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木棉》,190.5cm×265cm,纸本设色,1981年


《清秋》,189.5cm×176cm,纸本设色,1993年


(三) 湖山之间

1975年,林丰俗离开了生活近十年的怀集,进入肇庆地区文化馆工作。开始了他定居于鼎湖山下,星岩湖畔的安静岁月,一直到他离开肇庆回到广州美术学院任教。

肇庆古称端州,素为粤西名郡,西江横贯其中,鼎湖山和七星岩(星湖)更是此地名胜,不仅为文人所吟诵,也为岭南画家所描绘,如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等皆有描绘鼎湖或七星岩的山水之佳作。这些也为林丰俗对身边胜景的描绘提供可资借鉴的语言资源。


《桑浦山新建疗养院》,30cm×36cm,纸本设色,1961年


《深林》,46cm×97cm,纸本设色,1980年


(四) 家山何处

在历经了时间的沉淀和社会磨练,他开始逐步寻找到与个人志趣相适应的山水画探索道路。他曾自嘲“身行万里半天下,归来还看自家山”,基于他对“自家山”的特殊情感,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岭南画派原有重视写生,注重笔墨语言与形体的结合的基础上,打破文人笔墨之藩篱,吸收民间色彩,融入现代视觉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的面貌。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得绝妙词”是引发林丰俗共鸣的一句诗,表达了他对于“绝妙”画境的解用,是隐藏于身边最为日常的景物之中。名山胜景固然有不同凡俗的独特,而寻常家山的亲切和温情似乎在林氏那里更是激发他灵感的动力和心中探寻的“桃花源”。


《星湖新绿》,46.5cm×69.5cm,纸本设色,1979年


临关山月《祁连牧居》,34cm×42cm,纸本设色,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