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首页

首页 >> >> 文化艺术

医路长行一路歌

时间:2022/1/27 10:49:01

——吴锋耀的《医路长行》书评



医学事业是国家的第二国防。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在医学生誓言中说:“我会凭我的良知和尊严行医救人,病人的健康将会是我首要的顾念,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我会尽力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视同事为我的手足……”近日,读了由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锋耀著的《医路长行》一书,深切地感受到了希波克拉底的这段誓词,在一个医者的半生践行中所体现出来的辉光和暖意。

医生写医生,相比专业作家写医生,虽不能笔下生花,但笔下却是掷地有声、原汁原味的情感与经历,保有着医生生活的质感。从内心开出的花朵,散发出来的香气才会让人震撼和感动。

《医路长行》细致地记录了一位中国医生近40年的行医之路,以娴熟的技艺和良好的医德,从乡村医生做到了卫生院院长、从麻醉科主任到副院长,再到院长的一路艰辛与感悟。所经历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了一首首充满大爱与温暖的歌谣。

吴锋耀生活在罗城农村,仫佬族。从小,父亲就通过做煤球来教授他“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的处世哲学。做人要忠心,方能成大事,做事要空心,处处给人留有余地,宇宙万物,皆循此道。

父亲的教诲伴随着吴锋耀的一生,也影响着他的一生。吴锋耀用小时候的这段故事作为《医路长行》的引子,铺垫了这本书的灵魂,也铺垫了他生命的底色。

那时他家里穷,人口又多,父母忙于生计,吴锋耀不得不每天背着一岁的弟弟上课,这一背,就是四年。责任这个词,也许是从这时起,就已经深扎到他的血液里了,所以当他成为一名医生以后,便把医生的责任无时无刻地扛在肩上。

《医路长行》不仅有医者的抱负和追求,还有温情与悲欢。那时,吴锋耀只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拥有精妙的医术和高超的情商,拥有蓬勃的朝气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吴锋耀参加工作后的两个月,他刚刚成为一名住院医生,他所在的卫生院就接诊了一个病因不清又病情危重的患者,因为卫生院条件有限,怕耽误病人,医生不敢轻易做处理便让患者马上转院。吴锋耀接班时刚好碰到,听到交班医生汇报后,他这个病区小组长立即做出判断:卫生院距离县城30公里山路,县里救护车来回就得2个多小时,而卫生院只有一辆救护车,还不能马上出发,病人能否等得了?就算等得了,是否经得起一路的颠簸?此时病人已经处于病危状态,病情不等人,于是他果断下令,暂停转院,先按照重度休克抢救,双管输液,并进行导尿,结果导出了酱油颜色的尿液。经过询问,得知病人因拉肚子吃了痢特灵,血常规后吴锋耀确定是痢特灵诱发的急性血管内溶血。于是他告诉病人家属:“请你们放心,不用转院,我可以医好病人”。经过一天的紧张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一周后康复出院。他的果断行动和准确判断,让这个患者免遭转院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他曾为一个浑身散发着臭气的、由肠梗阻引发重度休克的病人,用手指从病人的肛门里一点点掏出一大碗野生芭蕉籽,整整掏了一个半小时,突然畅通的肠道让粪水喷了他一身,他不在乎那熏天的臭气,他在乎的是,病人终于转危为安,既挽救了病人,又为病人省下一大笔手术费。

有人说,医生是上帝伸向这个世界唯一的手,吴锋耀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地验证着这种说法。

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不小心谷粒嵌入耳膜,耳膜水肿严重,由于卫生院没有儿童用的五官科器械,无法取出谷粒,需要去县医院。但孩子父亲连去县里的路费都拿不出,更别说医疗费,吴锋耀想了很久都没想出办法来,正在他心急如焚之时发现注射室门口一个女士正在用钩针勾毛衣,他灵机一动,借来了这个钩针,经过消毒后,用钩针把嵌入孩子耳膜的谷粒给取了出来;

吴锋耀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医院实习期间,一位35岁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拒绝治疗,吴锋耀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老公一直筹不到钱,不好意思来医院,她身上没钱,两天都没吃饭了。吴锋耀立刻去食堂买了饭菜给她吃,当他得知患者外家亲戚在县里一个单位当干部,家境不错,于是吴锋耀请示了老师之后,就亲自骑车去找了那个患者的亲戚,向他说明情况,请求他帮忙,结果,那亲戚真帮上了忙,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诺”。吴锋耀一直用自己的行动,一路践行着医者的奉献精神,始终不忘医学先贤的神圣教诲。他急为患者所急,想为患者所想,扎实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让吴锋耀22岁就当上了卫生院的院长,仅工作一年就成了乡人大代表。这同时也是吴锋耀的精神成长史,那些星散和隐匿在字里行间的精神碎片,由点而线,由点而面,由点线面而丰富的生命个体,呈现得淋漓尽致。

医生的责任是什么?是救死扶伤,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医路长行》中,吴锋耀用大量篇章和故事阐述了这一点。

1989年吴锋耀正式调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医院。在他负责感染科时无意听到一个患者说来这里住院两年了,居然没看过医生的脸,不知道医生护士长什么样,于是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摘下了口罩,笑着和病人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吴锋耀医生,从今天起,我为大家服务……”

简单的一句话,拉进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并增加了患者治疗的决心和对医院的好感与信任。吴锋耀觉得医生就得这么做,就像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说的那样:有时是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

1993年开始,吴锋耀调到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麻醉科主任。

到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开始,吴锋耀就发起了“救心行动”。这个“救心行动”源于一个名叫小万兰的孩子。

当他得知老家罗城有个11岁小女孩子叫万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病情危重急须手术,但因为家里太穷,实在拿不出巨额手术费。吴锋耀几经波折后,找到了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南宁晚报记者,得到了报社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深度报道小万兰的故事,来发动群众捐款,一时间,小万兰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很快为小万兰凑齐了手术费。

医生、患者、媒体。当这三方站在一起时,往往是医患纠纷,而当这三者与吴锋耀联系在一起时,那一定是爱和无私的奉献。

小万兰经过了有惊无险的手术后,顺利康复出院。

吴锋耀为她四处奔波救助她,在她有幼小的心灵深处,悄悄地埋下了一颗种子。小万兰初中毕业后,在河池卫校读了护理专业,现在,她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妇幼保健院护士。吴锋耀的一次“救心行动”,让这个小女孩儿走上了医学的道路,传承着医者的无私和大爱。

2008年吴锋耀调到南宁第四人民医院任院长后,“救心行动”成了他工作的一种常态,他用自己的大爱,让一颗颗濒临死亡的心继续在胸膛里跳动。但鲜有人知道,吴锋耀自己也是一名心脏病患者,2017年11月做了二尖瓣膜成形术。从医生到患者的角色转换,让吴锋耀更加明白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只有自己成为病人,才能理解病人所经历的痛苦。患者不易,医生也不易。既然大家都不易,那我们就要有宽容心,要真正学会换位思考。

担任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以后,吴锋耀带领他的队伍迎战过各种重大疫情,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特殊传染病的疫情防控,每一次疫情来临,对四医院来说都是一场需要誓师的战争。在别人望而却步、谈之色变的地方,他们放下恐惧,迎难而上。书中《抗击埃博拉,我们准备好了》这一章节里写到“传染病医院是医疗卫生战线的特种部队,医务人员则是这支特种部队的特种兵。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抗击各种传染病,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冒着生命危险,在坚守,在战斗,在为百姓的生命站岗!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全社会都应该敬重他们。四医院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未来不管是非典还是埃博拉,或是更加来势汹汹的风雨,我们一定会时刻做好准备,坚守到最后。”

这是一个传染病医院院长发自肺腑的心声,他嘴到心就到,心到行动就到,绝不含糊。2020年新冠肺炎,给四院带来了又一次严峻考验,医院收治的第一位患者就是一个湖北老妇人,在医院里,她非常焦虑和暴躁,夜里睡不着,拒绝进食,不配合治疗,多次做工作都无效。吴锋耀知道后,亲自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和患者进行了“拉家常”式沟通,了解到她是由于手机信号不好和家里联系不上,不知道家里情况而焦虑,还有就是因为地域的饮食差异,吃不下医院食堂提供的饭菜,吴锋耀立即向营养科下达了命令,解决因不同地域患者对不同口味饭菜的需求问题,让患者吃上可口的饭菜,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并要求隔离区的值班医生每次查房,都要在她的床前多停留一会儿,陪患者聊天,疏导紧张情绪,吴锋耀称之为“话疗”。

每一个入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吴锋耀都如此的关心,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不同的帮助,保证患者用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医院新冠患者清零以后,看到六位医务人员走出隔离区的那一瞬间,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四院在吴锋耀的带领下,又一次打赢了一场极其艰苦的抗疫之战。

《医路长行》中,还记录了吴锋耀十年间,带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砥砺前行,成功申报了广西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创建广西第一家自治区级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成功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从三级乙等传染病医院建设为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成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狠抓医院文化建设,建立人文医院;建立院士工作站,并成功引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与真菌病研究所所长廖万清院士等尖端人才,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医路长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医生,一个医院院长的医学使命和担当。作为“领头雁”的吴锋耀,对外以患者为中心,对内以职工为主体。这不是贴在医院墙上的标语给别人看的,而是刻在他心里,一直在默默践行的信仰。

吴锋耀刚进四医院时,医院各类人才奇缺,听说东莞一家三甲医院的两名广西籍医生覃亚勤、农恒荣有回南宁工作的想法,完全可以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表达诚意,求贤若渴的他带着人事科负责人亲赴广东,游说他们到四院工作。现在,覃亚勤已是第四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农恒荣是超声介入诊疗科主任,他开展的艾滋病和结核病的超声介入诊疗填补了广西乃至国内的技术空白;为了培养人才,还把广西医科大学校外在职研究生班开在了四院;为了留住一个即将辞职回家照顾生病母亲的年轻医生秦欢,吴锋耀驱车赶往覃欢老家贵港,并把自己用于午休的临时住房让出来,给覃欢的母亲住,方便覃欢照顾母亲,也方便边治疗边康复……

为了体现四院的人文关怀,出台了延长女职工哺乳假期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女方增加了带薪假50天,给予男方护理带薪假25天,产假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可享受6个月到12个月的带薪哺乳假,同时,还出台了职工慰问办法,职工在各种节日、生日、生育等日子,或者子女考入大学、重点高中等医院都组织慰问……看似这一件件小事,却体现了一个院长建立人文医院和人性化管理的情怀和决心。十年来,吴锋耀带领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系统化人文关怀服务,建立了一个独具人文关怀的传染病医院。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是我读完《医路长行》后首先想到的一句话,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践行着医者的担当和使命。本书有经验,也有教训,还有自己从医的心路历程,通篇没有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在朴素细腻的叙述里,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时间与空间、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每一个生存个体在不得不面对自身健康和医生场景时,在吴锋耀笔下一一得到细腻而诚挚的呈现与展示,读者在欣赏一幕幕感人的行医救人、安慰与帮助画面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不同维度的思考与叩问。

吴锋耀所走的每一步,都与百姓血肉相连,而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折射着吴锋耀的博学、厚德和严谨。他以医术为轮,以医德为翼,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传奇,筑起了八桂大地上的生命防线,也创造了自己平凡而又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

《医路长行》中无论是吴锋耀作为医生的行医之道,还是作为院长的管理之道,都是直指人心,既能够指向医者内心的一隅,又能够让医患两者的心走近、走通。让我们看到医者对于生命的守护与尊重,以及对医德医风的坚守,它让我们相信希波克拉底誓言存在的力量与意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吴锋耀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医院,坚守着为医者的初心,然后把它们变成文字,涵养更多的医者。那些文字、那些故事,虽然朴实,却像星辰一样在坚守着自己的轨道,并照亮夜里赶路的人。所以,本书所包涵的深意,并非救死扶伤这些浅显的道理。小到一个人的命运,大到整个人类的命运,都与医生息息相关,医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

所以,吴锋耀的《医路长行》,其实也是人类命运的长行。

(文/ 于小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