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持份者,共建生態共融社區,讓大角咀成為可持續城市發展的典範
適逢世界麻雀日對環境保育議題的關注
以社區為本,從地方出發,擴展至全城,攜手打造共生共融的可持續城市環境
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市區更新基金贊助的「轉角:」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致力通過藝術介入的方式促進社區更新。環境保育一直是社區更新中的重要課題,適逢世界麻雀日對於環境保育議題的關注,「轉角:」策動「藉藝更新.環境保育行動」,推出一系列的藝術
× 社區 ×
可持續發展的活動、體驗及展覽,旨在啟發公眾重新審視城市與自然的共存關係,並探索如何在社區更新的過程中,融入環境保育理念,為人文與生態共生創造更多可能性。
「轉角:」貼近自然之藝術環保哲學觀 從大角咀文化地圖走進社區更新x環境保育實驗場
自 2023 年 4 月啟動以來,「轉角:」以大角咀鐵樹街 21 號地下的「轉角:共創空間」 為根據地,致力於透過藝術介入,促進地方社群之間的關係連結,並逐步構建出獨特的 「大角咀文化地圖」 —
一張承載著社區歷史、文化、藝術與環境共生的地圖。在市區更新的過程中,「轉角:」融合了多個不同藝術範疇的實踐,包括:
壁畫、大型藝術裝置、舞蹈、音樂、戲劇、跨媒介藝術、展覽、工作坊等的藝術形式介入社區更新的過程,不僅保留社區的歷史記憶,也為城市文化帶來嶄新的表達方式,讓居民在熟悉的環境中發現新的體驗。
市區更新基金行政總裁及董事會秘書徐卓華女士表示: 「社區更新不僅關乎城市發展,更是一種對文化傳承與生態共生
的承諾。我們希望透過藝術介入,讓公眾重新審視社區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並在發展與保育之間找到平衡,共同打造一個可持續且充滿活力的城市空間。項目秉持藝術與環境共生的理念,透過多元藝術實踐,將環境保育與可持續發展融入社區更新之中。我們致力於在保留社區獨特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景觀的同時,融合在地特色、自然元素與可持續設計,營造一個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城市空間,促使整個項目的發展不僅展現了大角咀的文化內涵,更平衡了生態需求,讓藝術成為連結人、社區與自然的重要橋樑,推動社區的長遠發展。」
多層次的環境保育體驗 從理念到行動
環境保育不僅是一項單一議題,而是涵蓋文化、藝術、科學與社區參與的多元課題,與可持續城市發展息息相關。是次「藉藝更新.環境保育行動」透過多個環境保育體驗,從不同角度啟發公眾對城市與自然共存的可能性,帶領公眾走進「大角咀文化地圖」,從在地視角認識社區的歷史與環境變遷。焦點節目包括於「轉角:」共創空間舉辦的《重金屬治理實驗室》展覽,通過展示創新的環境修復方案,推動公眾對設計與科學在環境保育中的應用之認識與關注。同時推行《大角咀好釉》社區咖啡渣收集計劃,結合可持續設計與社區參與,透過回收咖啡渣製作環保釉料,體現循環經濟的實踐方式。除了展覽與社區探索,隨著區內多個包含環保概念的公共藝術裝置的落成,亦讓公眾在日常生活空間中親身體驗藝術如何與環境保育結合。例如,位於大角咀博文街的環保
×
公共藝術裝置《重溯海角》,不僅展現環境再生的可能性,更讓公眾透過藝術視角重新想像城市與自然的關係。這些藝術計劃不僅是創意的展現,更是對環境可持續性的積極探索,期望引發更多社區與業界的關注與行動。
《重金屬治理實驗室》展覽
《大角咀好釉》社區咖啡渣收集點
位於大角咀博文街的全新環保 × 公共藝術裝置《重溯海角》
探索城市與生態共融:從《未來生態幻影》到《搵窿捐》
承接2025年1月推出的重點節目- 由澳洲著名藝術家 Mikala Dwyer 為香港創作的全新社區全息投影藝術裝置 《未來生態幻影》,本次行動進一步延續其理念,深化城市與生態共存的討論。《未來生態幻影》以本地常見的家燕為主題,象徵生態與城市的微妙關係,透過流動影像啟發觀眾思考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育的平衡。作品自推出以來廣受關注,突顯環境議題在市區更新中的重要性,而這一理念亦在「轉角:」公開招募創意社區空間提案
02 中得以延續,並由創意藝術家陳柏泉及黃奕榛的獲選提案 《搵窿捐》接力開展,希望再次喚起公眾對生態與藝術共融的意識,並推動更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從 《未來生態幻影》 對家燕的藝術詮釋,到 《搵窿捐》 對雀鳥生態的關注,本次行動持續探索城市與自然共融的更多可能性。透過藝術、社區參與與創新的空間應用,計劃不僅促使公眾重新審視生態保育在城市發展中的角色,更希望引發更廣泛的討論,推動公眾參與,共建更可持續的都市環境。作品將於六月初於亞皆老街與塘尾道交界的行人天橋亮相,聚焦城市雀鳥與環境保育議題。適逢世界麻雀日的到來,而麻雀的數量正是反映社區生態健康與環境變遷的重要指標,因此項目特別以麻雀為主題策劃一系列相關活動,並邀請香港觀鳥會攜手於揉合創新及生態友好元素的環保建築《城市生活所》舉行與《搵窿捐》互相呼應的《城鳥遊蹤寫生工作坊》,由本地寫生藝術家徐志強策劃鼓勵參加者透過寫生繪畫細緻觀察城市生態,培養對雀鳥棲息環境的關注,並深化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旨在讓公眾以嶄新角度體驗城市與自然的共生關係,重新想像都市環境中的生態之美。
《城市生活所》
《城鳥遊蹤寫生工作坊》
香港藝術中心藝術節目委員會主席馮永基表示:「市區更新的成功,不僅依賴基建與規劃,更需要業界、社區與藝術界的緊密協作,共同塑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未來。透過藝術介入與社區參與,我們希望喚起公眾對環境保育的關注,讓都市發展不僅是空間的變遷,更是文化與生態價值的延續。此次
『藉藝更新.環境保育行動』
正是推動這一理念的重要一步。我們期待透過跨界別合作,讓藝術成為連結人與環境的橋樑,攜手探索城市與自然共融的可能性。未來,『轉角:』將持續以藝術連結社區,打造多元文化景觀,包括即將舉行的 《順藤摸路》Ivy says:大角咀藝術同樂日,讓公眾透過藝術體驗探尋社區魅力;以及位於大角咀必發道 77 號的 《城市窄縫中的一朵花》公共藝術裝置,探索都市縫隙中發掘詩意與可能。我們相信,城市更新不停步,而藝術將在這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推動文化傳承與環境共生,讓社區活力與創新精神得以延續。」
持份者響應「藉藝更新.環境保育行動」 共建生態共融城市
是次「藉藝更新.環境保育行動」獲得大角咀區內持份者的積極支持,攜手推動城市生態保育。其中,位於信和集團旗下商場奧海城的《城鳥生態環境保育現場繪畫表演》,由本地漫畫家ArYU即席創作全新藝術作品,透過雀鳥的第一身視角觀察這座城市。藝術家希望透過作品啟發觀眾關注自然環境及喚起大眾對城市生態保育的重視。
關注城市生態的同時,日常行動亦能對環境保育產生影響。例如,避免餵飼野生動物,有助維持生態平衡,確保牠們能在自然環境中健康成長。
保育小貼士: 請避免餵飼野生動物!餵飼會影響牠們的自然覓食習慣,甚至導致對人類過度依賴,影響生態平衡。讓野生動物在其自然環境中自行尋找食物,有助維持健康的城市生態。
城鳥生態環境保育作品 – 《鳥目》
《城市生活所》合作夥伴信和集團品牌及設計部總經理蔣菁菁表示:「信和集團以一起
續建未來為目標。透過綠色生活、健康舒泰、匠心設計、創意革新、文化傳承及連繫社群等範疇,建構宜居、宜作、宜樂的社區。集團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公司全方位業務,續建更美好的未來。」
是次,信和集團旗下奧海城響應香港藝術中心『轉角:』項目策動的 「藉藝更新.環境保育行動」 ,並舉辦 《城鳥生態環境保育現場繪畫表演》 活動,邀請藝術家透過現場創作,傳遞雀鳥保育的信息,提醒大眾生物多樣性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此次合作展現了藝術與商業空間的融合,在商場內引入大型藝術裝置,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及欣賞藝術,從而啟發公眾對環境保育的關注,並豐富社區文化。」
有關「轉角:藝術與社區更新」系列活動詳情,請瀏覽 https://re-tkt.hk/zh-HK 。
關於香港藝術中心 ─ 藝術就是熱誠.藝術就是生活.藝術就是普及
自1977年成立以來,香港藝術中心一直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及藝術教育,在積極培育藝術家的同時,努力將藝術引進大眾的生活。中心相信藝術能夠改變生命,在過往四十多年來,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影像與媒體藝術、動漫、公共藝術、藝術教育、講座論壇、藝術節及社區藝術項目,把創意藝術與大眾聯繫起來,以激發本地和國際藝壇創意為使命。中心致力於五大藝術發展範疇的工作,包括國際藝賞、藝在社區、多元藝聲、培育藝能和創藝生活。
香港藝術中心積極將藝術引進生活,讓大眾不單單可以作為藝術節目的觀眾、更可以成為藝術家、甚或藝術贊助者,讓生活與藝術緊扣。讓我們一同擁抱「藝術就是熱誠.藝術就是生活.藝術就是普及」的信念,努力前行。https://hkac.org.hk
關於市區更新基金
作為2011年2 月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其中一個重要部份,「市區更新信託基金」的一項重點工作是
資助市區更新範圍內的文物保育及地區活化項目,作為信託基金的受託管理人,市區更新基金負責
執行「市區更新文物保育及地區活化資助計劃」,以提供財務資助,支持由社區人士提出的市區更新 保育及活化計劃。https://urfund.org.hk
關於「轉角:」
每個轉變,都是新開始、新希望。對大角咀來說,「轉角」只是上款,「:」後才是我們敍寫的故事。
有時相聚、有時探索、有時話當年,從大角咀精彩的舊人新事,糅合傳統和創新,提煉獨特文化,重新詮釋大角咀居民的生活。
轉個角色,轉個角度,「轉角」後可以超出想像,擁抱無限可能。
由市區更新基金贊助,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公共藝術及社區藝術項目「轉角:」
,旨在透過藝術連結大角咀多元的社群,共同構思和重新想像一個更具活力的社區。
大角咀為一個工、商、住混合的地方,過往經歷填海,土地多番拓展後,主要幹道西九龍走廊西連接其他地方,同時將此區分割成新舊兩邊,舊區位置容納了不同收入人士且漸見人口老化,而新型住宅的發展引來年輕家庭和中高收入人士在這定居。這舊區正經歷著市區更新,新舊交替使大角咀充滿獨特性,鄰里街坊各色其式,盡展生活百態。
為了回應變化中的大角咀,香港藝術中心希望透過藝術介入把這多元的社群特性連結起來,創造新的串連和合作。通過連結不同社群、持分者、創意工作者和專業人士,期望啟發和鼓勵共創者和大眾一起討論、探索、想像、和共構一個充滿活力且不斷演變的大角咀社區,並為未來的其他社區營造作個案參考。https://re-tkt.hk/z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