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邂逅兰公作品,是在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展厅里,名作林立,而兰公画作瞬间抓住我的目光。其色彩运用精妙,笔触饱含深情,细节处尽显大师风采,让我对他兴趣大增。细看之下,每幅作品右上角都有独特的蓝色三角,这是他独一无二的符号。在艺术交流频繁,却受语言文化阻碍的当下,蓝三角成了兰公鲜明的标志。在欧洲,不少收藏家和艺术家都亲切称他为“Blue
Triangle Artist”,即“蓝三角艺术家” 。
随着深入了解,兰公在艺术界影响力惊人。他于英、法、意、阿联酋等国办展,作品频登国内外顶级拍卖行,成交价从几十万到五六百万不等。其作品被各国大使、首脑收藏。还深受埃及首富塞维里斯家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世界营销学之父科特勒、法国老佛爷董事局主席、世界犹太人理事会主席杰克·罗森等珍藏
。
兰 公
兰公艺术之旅始于幼年,7岁时幸得国画大师启功先生和黄胄先生精心教导,开启绘画征途。成年后他远渡重洋,前往欧洲求学深造,后来获英国国宝级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与吕西安·弗洛伊德亲自指导,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在外人眼中,兰公艺术道路一帆风顺、风光无限,可背后满是生活的沧桑苦难。30岁时,他的婚姻破裂,事业又走入低谷,这成为他人生的巨大转折点,他深陷严重的抑郁情绪之中,在真诚与背叛,善良与算计中,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好不容易从黑暗的深渊中挣扎着走出来,重新开始恋爱,感情之路却依旧坎坷波折,生活的沉重压力让他痛苦万分,精神濒临崩溃,甚至曾在极度绝望的情绪下裸奔。
祸不单行,40岁那年,家庭的重大变故如狂风暴雨般突然袭来。短短时间内,他的体重从150斤急剧降至98斤,也因心衰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从生死边缘回来挣扎的他,再一次因为一场噩梦般的变故,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因为身体孱弱,精神受挫,他患上罕见的习得性色盲。
曾经,色彩是他触摸世界的灵魂。他在落日的余晖里,触摸金黄的布达拉宫;在暮色笼罩中,瞧见橙黄的吴哥窟;在朝晖洒落下,望见火红的大堡礁;于破晓微光中,望见橙粉的泰姬陵。如今,他再也看不到橙红的秋叶,金黄的麦田,翠绿的小草,碧波的湖水,绯红的晚霞,棕色的大地,就连爱人的双唇也失去了曾经的色彩。除了那一抹蓝色,就只剩下单调的黑与白。是的,他的世界是黑白色的,在混沌的黑白世界中,那唯一残留的蓝色,是他不被吞噬的最后希望。
就这样,命运再一次无情地夺走了他的骄傲。也许是一个蒙古汉子的执拗,凭借着艺术的救赎和对家人的爱,他没有放弃。尽管眼前只剩下黑白,可他凭借着脑海中对色彩理论的深刻认知,以及多年积累的技艺,再次拿起画笔。虽然无法像从前一样直观地感受色彩,但他靠着记忆与想象,在画布上勾勒出心中的世界。就像贝多芬失聪后仍能谱写震撼人心的乐章,他也在这片黑白的荒原上,重新找回了创作的勇气,用手中的画笔,宣示着对生命苦难的蔑视。他的作品中涌动着无尽的生机与他对世间美好的眷恋。
文图/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