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杨旭乐
一、包容。贵港地处广西最大冲积平原——郁江平原,地理特点塑造了贵港人宽阔的胸怀与视角,大方爽快、不斤斤计较是贵港人普遍的基本脾性,在许多贵港人的“人生字典”里是没有“小气”与“歧视”这两个词语的。
二、语言。贵港人是个拥有语言天赋的群体,除了自身母语,多数贵港人会讲一二种本地方言,如母语是讲贵县话的,一般会讲识听客家话,部分懂得壮话;讲客家话的,通常会讲白话;讲壮的、讲平话的,也能够使用贵港通用交际语——贵县话进行交流。除了上述语种方言外,贵港人大多数都会讲普通话与广东白话(识讲贵县话就会切换成白话)。会讲普通话的外地人在贵港生活,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

三、民族。贵港壮、汉杂居,由来已久。历史上,汉族支系的客家人、广府人、疍家人等不同民系持续迁播落籍贵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俗形成了贵港多元文化特质,也使得贵港成为一个不排外的城市。无论你来自何方,来到贵港,都绝对不会有排斥感,这也是许多外省人钟情贵港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省人到贵港经商做生意,甚至举家在此定居生活,实质上,这种“五湖四海”现象正是贵港人文化融合基因的延续与发展。

四、历史。先秦时期,贵港城区为我国南方百越集团西瓯方国的王都所在地,秦汉以降,接连成为桂林郡治、郁林郡治所在地,随后的晋唐宋元明清,贵港城区都是历代州郡县政治中心,从奴隶社会晚期的西瓯国都城到封建社会的州郡治所,贵港城区延绵2200多年、从未间断的城址历史在两广地区仅有广州城可以相提并论,这也是贵港人对故土历史心存景仰与敬畏的谜底所在。

五、气候。贵港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气候,长夏无冬,四季更替不明显,但却偶有奇寒,让贵港人也能体验到北方人“春赏花,冬赏雪”的季节切换,贵港的气候就是这么让人欲罢不能!因此,贵港是一个没有冬天,却又能看到冰雪的任性城市。仅凭这一点,你就能爱上这座奇特的城市!
六、美食。贵港作为岭南传统饮食文化圈的覆盖范围,饮食讲究清淡,市民特别是老一辈贵港人,非常钟情于粤式风味,粤菜是贵港人的饮食主流,早餐夜宵极其丰富,什么虾饺、烧麦、肠粉、凤爪、豆沙包、叉烧包、牛肉面、炒牛河、烧鹅、小笼包、皮蛋瘦肉粥、云吞面,等等,诸如此类。同时,由于贵港的地理区位特点,南来北往的饮食习惯在此交融,湖南、四川、贵州、山西、福建等省份的传统风味饮食在贵港并不少见,甚至甘肃兰州拉面、新疆大盆鸡这些西北地域招牌菜也屡见不鲜。只要你是一枚资深吃货,贵港大街小巷里的各式小吃美食肯定会让你惊叫不断。

七、建筑。说到贵港建筑,可能多数人想到的是新城区的高楼、商住小区,事实上,那些只是住宅楼房,是“水泥森林”。建筑是有生命的,是有人文情怀的。贵港建筑在老贵港人眼中,是大南门城楼,是棉新街骑楼,是水源街粤东会馆,是县东街天主教堂,是登龙桥三界庙,是南山寺八角亭,是文明巷举人牌坊,是南江村大码头石步,又或者是和平路百货大楼……贵港建筑是一连串的老街平房,比如大井头、水流沟、牛栏巷、石灰巷、猪儿巷、铁匠巷,等等,这些才是正宗的老贵港市井坊间建筑的味道。

八、人文。紫泉胜迹、思湾夜渡、南山米洞、北岭仙棋、铁巷朽榕、莲塘夜雨、西山方竹、东井渔歌,上述《怀城八景》是贵港旧时代文化精神的原乡。东湖荷燕、西凌落鹜、南山圣树、北岳仙池、橘井廉石、龙岩珠影、酒瓶夜笛、三姐歌台,这些在“贵港元年”(1989年)评议选定的贵港新八景则是贵港人在新时代里对脚下这片土地传统人文风物的缅怀与继承。
九、节奏。如今,饮早茶的习惯不再是多数贵港年轻人热衷的选项之一,但每逢双休日的早上,贵港各大酒店茶楼里仍旧是人声鼎沸,
不少中老年人还是选择去叹个早茶,从 8 点叹到 11 点的,这就是代表旧时贵港人往昔的生活节奏。随着时代变化,现在贵港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蒲夜”,各式玩,各式high,不到凌晨一二点不停歇。其实,无论是“叹早茶”,还是“蒲夜”,两者实质上都是在“叹世界”——享受生活。贵港人的人生,总结起来就是个“叹”字。

十、风光。贵港风光山川秀丽,从海拨1000米以上的山岳险峰,直降到海拨50米以下的平原田地,各种地貌应有尽有:高山,盆地,台地,平原,还有大江大湖,也有小溪流水。贵港人文风情更是多姿多彩,灿烂绚目,如粤剧、师剧、蓝衣壮山歌、客家山歌以及各乡镇村屯数不尽的各式庙会醮社盛会,等等。清末光绪年间,曾游历华山、恒山、衡山的邑人、陕西华州牧黄世瀛返乡省亲,谒拜本邑首胜——南山寺,黄世瀛一反前人“五岳归来不看山”之传统,在岩壁大书联额“佛本三生证果,我从五岳归来”。“五岳归来”正是定格贵港自然与人文胜景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