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花山岩画申遗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广西宁明县做好做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章纪实
图︱文 彭泺 何勇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长达212公里,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县,全县44万人当中,75%以上是壮族人口,有瑶族、苗族、京族等世居民族。宁明自秦代建立郡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近20年来,宁明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中国八角、松脂之乡”等称号。2016年,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花山景区列入国家4A级景区,宁明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列入“2016最美中国榜”,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胜地”“民俗民族旅游胜地”;花山温泉酒店列入国家3A级景区。
宁明山势水情
——“三山四水十大景”
宁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三山四水十大景”:“三山”分别是花山、公母山、狮子山。花山是文化圣山,是骆越根祖文化地标;公母山是边境界山,一山跨两国,是祖国南大门的天然屏障;狮子山是佛教名山,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百年古寺弘恩寺,虽历经几次边境战争,几度重建,但始终香火旺盛,是国家3A级景区。“四水”分别为明江河、派连河、公安河、浦下河。明江河是宁明的母亲河,派连河、公安河、浦下河都是明江河支流。“十大景”分别为独木成林、蓉峰夕照、东湖钓月、荷城晨钟、濑江暮鼓、迁隆书院、珠连野渡、边关炮台、阴阳二泉、永平古墓。众多山川、河流、人文美景共同组成宁明独特的骨架、绝美的神韵。可以说,“三山四水十大景”是宁明最直观、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山势水情和文脉。
宁明核心竞争力
——花山文化旅游产业
厚重的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缺少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是宁明旅游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2014年,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专门为花山题词“骆越根祖·岩画花山”,高度认同宁明花山申遗工作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对花山申遗和文化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推动花山申遗和文化旅游提升到自治区和国家层面。
宁明县委书记刘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传承花山文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我们有两点认识:首先,这是推动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我们下定决心,按照“决心一次下定,措施一次到位,申遗一次成功”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花山申遗。同时,用申遗的力度和干劲,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我们成立了花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其次,这是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战略需要。花山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花山岩画、青铜器、陶瓷等代表中国文明起源符号。同时,在中国画卷上向世人展示。花山文化与东南亚民族文化同根共源,大力发展花山文化旅游,对维护民族文化乃至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抓手
——推动花山申遗
近年来,宁明县以花山申遗为契机,全力以赴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大文章,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花山岩画的保护。宁明作为花山岩画所在地,宁明县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切服从服务于申遗大局。凡是不符合申遗要求的项目,哪怕效益再高、前景再好也不能进入;凡是影响申遗推进的工程或建筑,该停工的坚决停工、该拆除的坚决拆除。宁明县宁可少要一点GDP,也要保住花山岩这个世界遗产。近年来,主动放弃了甲醇项目等3个投资超过亿元但对申遗有影响的项目落地,对遗产区内8处采砂点进行全部关停。累计投入经费2亿多元,先后实施3期抢救性修复工程;完成花山岩画保护监测站建设以及花山岩画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加大岩画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编制了濑江等8个村屯的整治规划并正在推进综合改造,开展山体、河道塌方整治;实施明江河沿岸退蔗还草、还桑、还林“三还”工程,对沿岸裸露河堤进行植被恢复,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加强水质监测预警,维护水域生态功能。推进遗产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沿江两岸50米范围内进行绿化并将2000多亩甘蔗改种为观赏类植物或农作物;强化基础性研究,出版《花山论谭》等申遗专著、画册30多本,发表论文近百篇。
(二)实施“1234”工程,打造骆越民族文化品牌。一是强化“一个融入”理念。在城镇建设中融入花山文化元素,彰显花山文化元素的城雕、道路、广场、路灯、标牌、立面等正在实施当中,将成为骆越壮祖文化的宣传展示平台。启动全国双语和谐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开播壮语电视栏目、在旅游标识标牌设计中融入民族语言文字等,传承民族文化。二是立法明确“两个节日”。通过县人大审议决定,从2014年起,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为骆越王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骆越感恩节。成功举办2015年、2016年“壮族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参与报道的中央、自治区、崇左市主流媒体记者200余人,采发稿件200多篇,广西电视台连续两天在花山核心区进行现场直播。同时,注重文化品牌保护,在互联网上注册了“花山岩画”等3个中英文域名和5个中英文商标。向社会发布了“花山精神”。三是实施骆越文化“三个复原”工程。在濑江设立村史展示区,对民居、习俗、耕作等文化实施了复原,全面展示传统渔猎、古法制糖、酿酒工艺、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习俗;在岜荷开辟野生稻作文化体验区,让凝固的古骆越文化“活化”起来。四是推动骆越文化“四进校园”。特别注重花山文化传承,坚持从娃娃抓起,实施了花山鼓舞、花山拳、民族服饰、花山迎客歌普及工程,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夯实了群众认同基础。挖掘整理了民族山歌500多首,编辑故事传说60多篇,花山迎客歌被选为2014年南宁“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台歌。至今,宁明已连续18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三)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一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旅游+扶贫”行动,出台了景区、林区等“五大战区”精准扶贫方案,启动了濑江、岜耀两个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编制了15个村屯的旅游规划,有4个村列入广西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6年解决了景区2000多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实施“旅游+口岸”行动,主动融入广西“边关风情旅游带”建设,依托爱店口岸区位优势,与越南禄平县联手打造中越边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旅游+新型城镇化”,在城镇建设中融入了花山文化元素,城雕、标牌、广场等景观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还启动了爱店镇特色旅游名镇建设工作。二是整合分散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将原来落地的7家分散小企业整合起来,组建宁明花山风景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花山旅游投资公司,对景区进行整体包装开发和宣传策划推广,推进集约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近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建成花山温泉酒店、景区旅游环道、观景平台等一批项目,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新增花山国家4A级景区,新增花山温泉酒店、派阳山、狮子山森林公园等3家国家3A级景区,新增花山温泉1家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和5家二星级饭店,新增冷泉、濑江、海逸等3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改造游船码头7个、游客中心1个,新建旅游服务点4个、旅游驿站1个、旅游厕所9座,增加停车位600多个。南友高速公路花山互通项目动工,花山音画夜游、花山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完成签约,岩画博物馆、祭祀大殿、游客中心、演艺中心、园林宾馆、周氏兄弟艺术馆、民族山寨景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四是强化旅游商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已开发出具有花山民族特色的茶盘、竹杯、民族服装等30多种旅游商品。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8%;旅游总消费22亿元,增长73%。(来源:中国民族报 ]